昨天又读了一遍senlinyu的《Do Not Go Gentle》,算是为国庆快乐的小说假期预热,因为情节已经知道,所以就读得很细,实在不确定的地方居然还去和中文翻译对照了一下,可是,读到后面真的眼睛就又湿了
真的很感人啊!
这篇文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战后敏敏回学校想继续修完七年级课程,在SS的魔药课上昏过去,因为之前在马尔福庄园的贝拉划伤她手臂的小刀有特别的诅咒,所以一直不好,整个人越来越不行,然后SS尝试给她治病,无果,最后决定陪她一起去海外看病的故事
故事虽然简单,但写得好啊!
重病期间患者的心理活动写的非常非常细腻,而且作者把他们之间sex的气氛以及变化,和他们的关系发展和变化,整个写得密不可分,关键是感情发展很有逻辑,而且所有情绪都有来由
说起来,这篇文里面很感人的点是非常看重“自愿”,一方觉得“你不必如此”,另一方觉得“我想要如此”。就是我的付出完完全全是自愿的,这种付出并不是为了自我献祭为了让自己感觉好,不是为了某种义务、压力或者道德要求,不是为了渴求潜在的回报,不是为了某种交换,而是仅仅是我愿意付出一些东西,是明确且完完全全的具有主体性的付出,同时既看重自己的边界也看重对方的边界
很少在男作者的笔下看到这种对付出的描摹,他们看不到这种付出的珍贵和了不起之处,很多时候,付出,要么就是TA魅力超群,值得被付出,要么就是付出变成苦情戏,要么就是付出的人好像舔狗。。。他们不懂得既这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的美感
而且这篇文里面的“付出”和“接收”是双向的,每个人都向对方付出,也同时接收对方的付出,虽然俩人经常频道对不上,但是完全没有误会什么的,反而是站在双方的立场,这些情绪都能很成立,令人信服,会觉得很“对”
于是通过各种方式再三确认,最后SS和敏敏终于互相接收到对方这种我是完全自愿的主动的付出,并且这份付出是给“你”本人的时候,真的很感人啊!
但我还是想说!这样的作者为什么去搞德赫啊?!德拉科他到底哪里有吸引力啊?!
我居然去和kimi讨论了一下,为什么德赫我一直get不到,斯赫看起来明明更奇怪,但是就很容易get?
kimi说斯赫的人物结构就天然带有言情小说的类型,他们关系的框架很容易扭一扭成为可以成立的言情故事,但是德赫不太行,得靠很多二次创作,我说,如果说斯赫的“师生”“哥特罗曼司”“治愈与救赎”等等,确实结构就在那里了,可是德赫不也是流星花园式的么?
kimi说,不是,流星花园式的爽点经常在“翻盘”上,也算一种逆袭,但是赫敏已经是道德、智力、勇气三重顶配,而且人生境遇也蛮好,又不缺钱,不仅不需要德拉科的钱,甚至德拉科到底后来会不会有钱也难说(毕竟他爹的地位也摇摇欲坠),所以这就不是流星花园式的了
这么说来也对哦,我想想,德赫也不是《傲慢与偏见》式的,因为德拉科的品性肯定不能和达西相比,而青梅竹马、并肩作战、破镜重圆就更谈不上了。。。可能只能搞搞先婚后爱了吧。。。摊手
所以,我总结一下就是德赫的原著人物结构和人物关系使得这俩人并没有一种已经成熟的叙事框架对应,而斯赫不仅有,而且有很多可以套用的叙述框架,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审美入口,所以德赫确实比斯赫更难get到诶。。。不过德哈倒是不难get到,虽然我不磕这俩,但是磕点还是比较容易想的呢。。。所以啊,我觉得senlinyu的德赫设置在战败,是有道理的,只有战败才比较容易立得住吧